基层风采

首 页  >  基层风采  >  正文

助力金砖我们在行动

——

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17-09-29 08:41:36 点击率:

 

  

 

    (一)为助力金砖厦门会晤,作为鹭岛的一份子,集美工业学校的老师们积极参与公交随车平安志愿者活动。在91日至95日的金砖会晤期间共有70多位集美工业学校的老师在数路公交车上当随车平安志愿者,我支部汪洋、郑雅玲、林月华、邵晨曦四名党员教师参与其中,跟随的942859两条公交车线路发车时间普遍都比较早,大家为了确保7点前顺利上岗,每天早上5点出头就早早起床,辗转多种交通工具赶往目的地。虽然随车志愿服务时间要求从7:00才开始,但为了不耽误工作,好多同志都尽量赶上六点出发的最早一班车,甚至赶在公交车始发前骑自行车到车站乘车,有的是自行车+BRT,有的是BRT+公交车+共享单车,有的自掏腰包乘坐的士、网约车,想尽各种办法确保准时上岗。不但早班,很多老师家住岛外,经常10点服务完最后一班车后,还要转车或打车,辗转回到家都已是深夜11点多了。可大家毫无怨言,“累并快乐着”。

两路公交车普遍线路长、耗时久,跨岛线路都非常长,在乘客不多的情况下,像942路由会展中心到灌南公交场站全程需100分钟以上。志愿者们常连续跟车数小时,来不及休息一下便需要再次上车。赶首发车的志愿者们,更是顾不上吃早餐,有的甚至等到中午交接班时,才匆匆地到服务站吃包泡面充当午餐。有的车辆因路上堵车到站休息时间短,他们就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够。虽然节奏是这样的紧张,但大家依旧笑容亲切,一转头便又全身心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去。

四天来大家克服了天气热、时间久、路途远等困难,每天和公交司机一道在车上扶老携幼、维护秩序,并进行安检,为营造会晤期间和谐稳定、安全文明的公交乘车环境,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奉献了热情和力量。这几天里,随车的老师们热情待人,服务金砖厦门会晤,真正意义的在弘扬集工精神,讲述集工好故事,唱响集工好声音。

在当随车志愿者的几天时间里,对久居城市有了新的认识。沿途美丽的街景,整洁的路面,有序的车流和行人。鹭岛人民的整体素质非常高,上车不争不抢,会主动给老人、小孩、孕妇等需要帮助的人让座,大部分的市民都会主动配合志愿者开包安全检查,也有人点头微笑,肯定志愿者的辛苦工作,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让志愿者们备感温暖。公交车上有人间百态,恩爱的情侣、和睦的家庭、可爱的孩子……这些平凡的市民和温暖人心的故事,构成了温馨的厦门大家庭。

 


(二)联动家访进社区,家校协同育人

91-5号期间,响应厦门市教育局号召,在厦门召开金砖会晤期间,学校党员教师班主任进社区深入到学生家庭进行慰问家访,家校协同育人。最好的教育是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,而家访就是把两股力量聚在一起的粘合剂。

专业四支部在雷思凡副主任的带领下,林月华、林贺斌、苏晓倩等几位党员教师班主任走访慰问了部分学生,零距离倾听家长心声。在困难学生蔡晓贞家里,老师们实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生活习惯,介绍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和学校校园文化,人才培养模式等,倾听家长与学生对学校的诉求。学校老师的到来,家长和学生们欣喜不已,真诚的沟通交流,让家长更清晰地意识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的责任,也是家庭的责任。


  

  

 

为了做好本次家访,老师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,针对每一名受访学生的性格特点,设计好家访内容,并预先通知家长,约定时间。在家访中,各位老师详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、性格特长、家庭结构、成长经历和在家表现,老师也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表现,指出了孩子目前存在的优点和不足。同时,耐心解答家长育子困惑,热情传授家庭教育方法。通过家访活动,学校进一步了解了学生家庭情况与成长情况,搭建了学校和家庭之间互动教育的平台,学生及家长们对学校的关心和关怀纷纷表示感激和感谢。

家访是沟通教师、孩子和家长心灵的桥梁,通过家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牵挂、关心以及寄予的厚望;也让学校能够听取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,以便落实改进。通过本次进社区活动,真诚的沟通拉近了家长和老师之间心与心的距离,为家校之间的亲密合作又注入了新的力量。